注册网站商标适合个人站长的网站有哪些
下面讲解一下Java中的多态机制,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,最精炼的话语,最生动的例子,深入浅出Java多态,帮助读者轻松掌握这个知识点。
什么是多态?
多态是指同一种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的能力。
多态的分类
多态一般分为重载式多态和重写式多态:
- 重载式多态,也叫编译时多态。也就是说这种多态在编译时已经确定好了。方法名相同而参数列表不同的一组方法就是重载。在调用这种重载的方法时,通过传入不同的参数最后得到不同的结果。
 - 重写式多态,也叫运行时多态。这种多态通过动态绑定(dynamic binding)技术来实现,是指在运行期间判断所引用对象的实际类型,根据其实际的类型调用其相应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只有程序运行起来,你才知道调用的是哪个子类的方法。这种多态通过方法重写以及向上转型来实现。
 
多态实现的必要条件
- 有继承/实现关系:在多态中必须存在有继承关系的子类和父类或者接口及其实现类。
 - 有方法重写:子类对父类中某些方法进行重新定义,再调用这些方法时就会调用子类的方法。
 - 有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: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叫做向上转型。
 
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
- 向上转型: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,这个是自动的,不需要显示转换。通过向上转型,你可以调用在父类中定义的方法,但不能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。
 - 向下转型:子类引用指向父类对象,这个是非自动的,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。在进行向下转型之前,通常需要使用 
instanceof操作符来检查引用的对象是否确实是目标子类的实例。 
多态的成员访问特点
- 成员变量:编译看左边(父类),执行看左边(父类)
 - 成员方法:编译看左边(父类),执行看右边(子类)
 
举个栗子:
// 水果类,拥有一个show()方法
public class Fruits {public void show() {System.out.println("我水果之父,打钱!");}
}
 
// 苹果类,实现父类水果,并重写show()方法
public class Apple extends Fruits{@Overridepublic void show() {System.out.println("我苹果,打钱!");}public void color() {System.out.println("我是红色的苹果。");}
}
 
// 香蕉类,实现父类水果,并重写show()方法
class Banana extends Fruits {@Overridepublic void show() {System.out.println("我香蕉,打钱!");}public void color() {System.out.println("我是黄色的香蕉。");}
}
 
// 测试类
public class Test {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Fruits fruit = new Apple(); // 向上转型fruit.show();   // 我苹果,打钱!fruit = new Banana();   // 向上转型fruit.show();   // 我香蕉,打钱!}
}
 
这就是向上转型,Fruits fruit = new Apple();将子类对象Apple转化为父类对象Fruits,这个时候fruit引用指向的是子类对象,所以调用的方法是子类方法。
需要注意的是:向上转型时,子类单独定义的方法会丢失。比如,上面案例中的Apple类和Banana类都定义了自己的color方法,当进行了向上转型后,fruit引用指向Apple类的实例时是访问不到color方法的,fruit.color()会报错。
下面给出原因:
我们需要时刻记住多态的成员访问特点:编译时看左边,运行时看右边。
比如Fruits fruit = new Apple();,这行代码中的变量fruit在编译时和运行时的类型如下:
- 编译时 (Compile-time):编译时看左边,变量fruit的类型就是Fruits,这是因为我们声明了fruit为Fruits类型。在编译时,编译器只知道fruit是一个Fruits类型的引用,因此它只允许调用在 Fruits类中定义的方法,而不允许调用子类Apple中特有的方法,除非进行向下转型。
 - 运行时 (Run-time):运行时看右边,fruit实际指向的对象是Apple类型的实例。这是因为我们使用new Apple()创建了一个Apple类型的对象并将其引用赋值给了fruit。因此,当我们调用 fruit.show()时,实际执行的是Apple类中重写的show()方法。
 
总结:在编译时,fruit的类型是Fruits,这决定了我们可以对fruit调用哪些方法。在运行时,fruit实际指向的对象是Apple类型,这决定了当我们调用fruit的方法时,实际执行的是哪个版本的方法(即Fruits类中的原始方法还是Apple类中的重写方法)。
上面讲的是向上转型,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向下转型:
// 测试类
public class Test {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Fruits fruit = new Apple(); // 向上转型fruit.show();   // 我苹果,打钱!fruit = new Banana();   // 向上转型fruit.show();   // 我香蕉,打钱!if (fruit instanceof Banana) {Banana banana = (Banana) fruit; // 向下转型banana.color(); // 我是黄色的香蕉。}}
}
 
注意:在进行向下转型之前,使用instanceof操作符进行检查是很重要的,否则,如果对象不是正确的类型,转型会抛出异常。
当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进行类型检查时,它会查看对象的运行时类型,而不是编译时类型。比如上面的例子中,fruit instanceof Banana这里fruit的引用在运行时指向一个Banana类型的对象,所以这个表达式的结果是true。简而言之,instanceof关键字总是基于对象的实际运行时类型来进行判断。
在向下转型中,子类引用指向父类对象(父类型,实例是子类的实例化),通常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,但是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// 测试类
public class Test {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Fruits fruit = new Apple(); // 向上转型Apple apple = (Apple) fruit; // 向下转型,强制类型转换apple.color();  // 我是红色的苹果。Banana banana = (Banana) fruit; // 报错:java.lang.ClassCastExceptionFruits f1 = new Fruits();Apple a1 = (Apple) f1;  // 报错:java.lang.ClassCastException}
}
 
为什么Apple apple = (Apple)fruit;没有报错可以转换成功呢?因为apple本身就是Apple对象,所以理所当然可以向下转型为Apple,因此自然也就不能转换成Banana,人可以干出指鹿为马的事情,但是编译器不行,不会指着苹果说是香蕉。
而f1是Fruits对象,它也不能被向下转型为任何子类对象,就好比你买了一个不知名的水果,你只知道它是一种水果,但是你不能直接说这个水果是苹果或者香蕉。
总结一下向下转型需要注意的问题:
- 向下转型的前提是父类引用指向的是子类对象,也就是说,向下转型之前,它得先进行过向上转型。
 - 向下转型只能转型为本类对象(苹果是不能变成香蕉的)。
 
最后来看一个多态的经典案例:
public class A {	// A类public String show(D obj) {return ("A and D");}public String show(A obj) {return ("A and A");}
}
 
public class B extends A {	// B类public String show(B obj){return ("B and B");}public String show(A obj) {return ("B and A");}
}
 
public class C extends B {	// C类
}
 
public class D extends B {	// D类
}
 
// 测试类
public class Test {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A a1 = new A();A a2 = new B();B b = new B();C c = new C();D d = new D();System.out.println("1--" + a1.show(b));	// 1--A and ASystem.out.println("2--" + a1.show(c));	// 2--A and ASystem.out.println("3--" + a1.show(d));	// 3--A and DSystem.out.println("4--" + a2.show(b));	// 4--B and ASystem.out.println("5--" + a2.show(c));	// 5--B and ASystem.out.println("6--" + a2.show(d));	// 6--A and DSystem.out.println("7--" + b.show(b));	// 7--B and BSystem.out.println("8--" + b.show(c));	// 8--B and BSystem.out.println("9--" + b.show(d));	// 9--A and D}
}
 
前三条输出语句还好理解,从第四条开始,为什么不是输出4–B and B而是4–B and A呢?
网上博客给的一句话:当父类对象引用变量引用子类对象时,被引用对象的类型决定了调用谁的成员方法,但是这个被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在父类中定义过的,也就是说被子类覆盖的方法。这句话对多态进行了一个概括,其实在继承中对象方法的调用存在一个优先级:this.show(O)、super.show(O)、this.show((super)O)、super.show((super)O)。
这句话有点长,很抽象,我用最通俗易懂的来理解:
在这里,a2 是一个类型为 A 的引用,但它实际上引用的是一个 B 类型的对象。因此,当我们调用 a2.show(b) 时,以下是发生的事情:
- 编译器首先查看引用 
a2的编译时类型,即A。它会检查类A中是否有一个接受B类型参数的show方法。但是,类A中并没有明确接受B类型参数的show方法。因此,编译器会选择一个更为通用的版本,即show(A obj),因为B是A的子类。 - 在运行时,JVM会查看
a2实际引用的对象类型,即B。由于B类重写了show(A obj)方法,因此JVM会调用B类中的这个版本,即B and A。 
换句话说,A a2 = new B();这行代码进行了向上转型,前面说过向上转型之后,子类单独定义的方法会丢失(即B类中的show(B obj)不能被调用),那么这个时候a2可以调用的方法就剩下A类中的show(D obj)、show(A obj)以及B类中的show(A obj)。然后再根据我们的口诀“编译时看左边,运行时看右边”,当运行时a2引用的就是B对象,故最终a2.show(b)就是在调用B类中的show(A obj)。
接下来再分析第五条a2.show(c):
首先A a2 = new B();进行向上转型,那么,a2能调用的方法还是A类中的show(D obj)、show(A obj)以及B类中的show(A obj),按照继承链中调用方法的优先级,a2是A类型的引用变量,所以继承链方法调用优先级中this.show(O)的this就代表了A,显然A类中的方法不满足这个要求,跳过,所以接下来是super.show(O),A类没有父类(除了Object类),再次跳过,然后是this.show((super)O),C继承于B,B继承于A,所以show(A obj)满足要求,由于a2变量引用的对象类型是B类型,而B类型又重写了该方法,所以最终调用的是B类中的show(A obj),所以最后输出为B and A。
剩下的输出结果依次分析即可。
至此我们已经完整讲完Java多态机制,每天一个小知识点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
